各高校文明办:
为了涵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本市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水平,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办、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联盟拟开展2015年上海高校优秀志愿服务公益项目评选工作。现将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通过申报推荐、组织评审等工作程序,评选出一批有影响、有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优秀公益项目,并支持其常态长效开展,积极探索形成资金支持、资源整合、项目引导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上海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社会化和制度化管理水平,深化上海高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上海志愿服务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范围和主体
申报和推荐工作,面向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按"服务,基础,活动"等三类进行申报推荐。其中服务性项目以助老、助残、助医、关爱农民工及留守儿童、应急救援、交通文明、环境保护等服务广大市民群众为主体,在社区和基层开展的服务项目为主;基础性项目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文化研究,志愿服务活动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意义和如何发挥作用的研究,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包括招募注册、服务记录、激励保障、搭建平台等)、长效工作机制和举措的应用性研究,开展志愿者培训及教材课件编写等为主;活动类项目以举办重大时间节点和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活动为主。
申报推荐主体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及其他公益社团等。
三、原则和标准
上海高校优秀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申报一定要注重公益性、社会性、倡导性,并按以下标准申报推荐和评审:
(一)应适应社会发展,利用社会资源,体现志愿服务精神,与市民需求和师生需求相吻合,特别是服务困难群体,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二)设计内容完整,描述清楚合理,建立社会公众可参与、可评估,并具有可复制的公开、清晰、规范、科学高效的运行检验标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三)倡导填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空白,创造新的志愿服务岗位、具有可持续、有示范效应或独特作用的创新性项目。
(四)实施的项目团队拥有开展服务的相关经验和较强能力,实施过程公开透明,管理科学。志愿者经过应知应会或专业培训,有长效的志愿者激励机制。
(五)项目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常态化等特征,申报项目至少持续2年以上。
(六)项目能聚焦知识服务、聚焦专业帮扶、聚焦理想教育,通过志愿服务项目能够有效引领高校志愿服务育人效应,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
(七)一般项目最高资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
四、工作程序
申报推荐评审2015年上海高校优秀志愿服务公益项目按以下程序开展:
(一)各单位(团体)申报前要进行自我评估,择优推荐1-2项,并按要求认真填写《上海高校优秀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申请表》,按规定提交至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联盟。申报推荐截止期为2015年10月13日(周二)。
(二)主办方将成立由专家、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优秀志愿者等各方人士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
(三)优秀项目将获得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办资助,并优先推荐申报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资助。
(四)为确保下拨资金在法律和社会的监督下运用,防止和杜绝资助资金移作它用,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办和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联盟对资助项目使用资金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五)从项目资助实施之日起,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办开展对实施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终期评估,优秀的长期项目将得到持续资助。
学校将进行初选后,择优推荐至市级选拔。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办
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联盟
2015年9月21日